[视频新闻] 中国诗人大藏荣获2019 PENTASI B世界精神诗人奖、世界杰出诗人奖(附诗歌)

0
大藏,本名陈建荣,70后,生于浙江金华。中国当代诗人、诗评者、诗传播者。致力于中国诗歌的创新性写作、诗歌理论批评与中外诗歌的国际化传播。

美国诗人、评论家丹尼尔•布瑞克,写给苏菲的诗歌评论

0
美国诗人、评论家丹尼尔•布瑞克,写给苏菲的诗歌评论 这是一首绝望之诗,也是一首悲痛之诗。或许,这首诗的创作动机,是想通过一个绝望的希望,用人类文化遗产在诗歌里的体现来解释恐怖主义,并提出恐怖主义存在的原因。在那个灾难的夜晚,我们很多人,不但依赖互联网寻找信息,还连接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来抚慰我们未曾丢失的灵魂。这位诗人的体验,尤其受到创伤,因为她知道将会如此。她希望找到的东西,和实际上她所能找到的东西,之间的不匹配加深了她的悲痛。她徒劳的搜索,持续了三天三夜,在此期间,她牺牲了她的时间,她的安慰,以及她的睡眠。 值得注意的重点是:在任何时候,诗人绝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特殊的个体;她的诗可能确实是一首特殊的诗,但她的存在,仅仅是许许多多人员中的一个, 正如那些受害者。她用各种隐喻来形容搜索的本质。例如,“缠结的网络”,一个“蒸锅”,“虚幻的屏幕”,但最能产生共鸣的是“迷宫深处”,她遇到的不是凶残的野兽,她发现的只有黑暗和困惑。这不同于古代神话,陷入迷宫,而并没有决定性的胜利。在我们的现实世界,野兽就是恐怖主义,它在世界上松散的存在着。诗人的结论在本诗的标题里已经给出,在第一行,但在本诗的最后几行里,诗人略有加剧重申这一结论。 有时候,一首诗有它自己的方向,并巧妙地滑出了诗人意识的控制。重读这首诗时,诗人自己可能会发现这个隐藏的事项。 我个人的感觉是,诗人的工作强度和完整性掩盖了她的结论:诗歌一无是处。而且,她在这首诗里做出的努力,使我相信她最后的陈述是不成熟的。她的诗是一个脆弱的阿里阿德涅线团,将会指引所有心怀善意的诗人、读者、所有恐怖主义的受害者,走出世界的黑暗迷宫,来到光明的世界,在这里,人们团结在一起,并肯定他们的人文价值观。 (丹尼尔•布瑞克) 2015-12-29 苏菲英译汉 中国 广州 Sophy Chen’s poetry comments by USA Poet and Critics, Daniel J. Brick This is a Poem of Despair. It is...

最新发布 Latest posts

最受欢迎 Most Popular